本网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功能,引导大学生服务社会、服务基层,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近期,数理学院组织学生参加2025年安徽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长丰专项活动。此次活动,学院共组建乡村振兴长丰专项服务团和数理“小欧”学习宣讲服务团两个实践团队,围绕参观学习、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开展社会实践。
一次赓续红色血脉的学习行动
数理“小欧”学习宣讲服务团是在数理学院“小欧”先锋宣讲团基础上组建的实践团队。此次活动中,他们赴合肥杨庙革命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并开展“红色讲解员”志愿服务活动。合肥杨庙革命纪念馆分为“永恒的怀念”“辉煌的丰碑”“烽火的回忆”“血染的风采”四大板块。场馆中的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展品、一段段悲壮的英雄事迹,让团队成员切身感受到革命先辈的英勇与奉献,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洗礼。
学习活动后,三位佩戴数理“小欧”徽章的大学生讲解员活跃在纪念馆内,他们声情并茂地为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们介绍着镌刻着初心使命的红色坐标;讲述着那些激荡人心、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一次助力农业发展的赋能行动
炎炎夏日,长丰县义井镇杜岗村数百亩葡萄园里硕果丰盈,生机勃勃。学院乡村振兴长丰专项服务团深入田间地头,用知识与汗水汇聚乡村振兴青春动能。师生们深入葡萄园,积极投入农事劳动。施肥、除草、整理、包装、装盒一气呵成。汗水浸透衣衫,双手沾满泥土,数理学子们在躬身实践中真切体会到农业生产的辛劳与智慧。
“甬优一号、阳光玫瑰、夏黑、蓝宝石,只要你喜欢,各个品种应有尽有。”在劳动间隙,实践团架起直播设备,化身热情洋溢的“带货主播”卖力“吆喝”,为葡萄销售助力。这场生动的直播,不仅有效推荐了本地农产品,更探索了“互联网+”助力农产品销售的新路径,为葡萄园增添了数字活力。一下午的直播吸引了近3万点赞,线上涌现了大量的咨询消费者。
一次基层与青春对话的润心行动
实践团队与当地8位“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村党支部成员开展了一场深刻的理论宣讲学习交流会。交流会上,数理学子们结合专业所长,将政策理论融入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等生动议题,用数据图表和案例分析解读政策内涵。杜岗村党支部书记孟云则以杜岗村在政策指引下实现美丽乡村蝶变切题,实景化展现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样板。8位老党员则是轮流讲述他们的初心故事。他们经历了数十年的乡土变迁,谈到村庄从土坯房到小洋楼的变迁,眼里闪烁着自豪的光芒。这场“理论+实践”、“基层+青春”的对话,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让青春力量与乡土情怀在乡村党建阵地上碰撞出璀璨火花。
一次关爱乡村儿童的暖心行动
实践团队针对乡村儿童情感陪伴需求,聚焦留守儿童教育,通过心理健康讲座、防溺水安全教育、科普讲座以及互动小游戏等活动,传递对乡村儿童的关爱。心理健康课堂上,志愿者化身亲切的“知心伙伴”,通过“情绪加油站”、“优点轰炸”、“应对烦恼我有招”等互动游戏,为在场的孩子们播撒积极阳光的种子。防溺水安全讲座中,志愿者们将防溺水知识转化为孩子们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进行介绍,同时开展实用自救技巧的现场演示,让孩子们在模拟中掌握应急本领,让安全意识入脑入心。一节以天体物理为主题的科普知识讲座,更是把孩子们带入了有趣神秘的天文世界。
绘画课堂上,一扇扇留白的扇子铺开在孩子们的面前,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画笔在孩子们稚嫩的手中挥洒,颜料在白纸上晕染开来。有的孩子用明快的色彩勾勒出家乡美景;有的孩子画出“未来的我”,画笔下是懵懂中对未来的梦想雏形。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画作,不仅展现了孩子们对美的感知,更是他们心灵深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真挚投射。
一次服务乡村振兴的调研行动
为制定科学的乡村发展规划,实践团充分利用数理统计的专业优势,赴长丰县红桥村,围绕农业合作社运营模式、乡村“医疗+养老+旅游”融合发展等主题开展社会调研。他们冒着酷暑走村串巷,随机访谈村民、开展现场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出具分析报告,助力乡村振兴。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数理学子走出象牙塔,深入乡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是一次宝贵的成长淬炼。同学们再次坚定了自己的专业信心,明确了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的奋斗目标!(作者:赵妮;一审:水天柱;二审:余江应;三审:胡燕青)